加油站新赛道到来,“两桶油”联手成立“换电”公司
近日,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和汽车城集团共同投资的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40亿元人民币。 捷能智电将以动力电池租赁业务为核心,开展换电技术研发推广、电池运营管理、大数据服务等,构建车电分离完整生态,打造标准化平台,为新能源车主带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优质出行体验。
政策加持,新能源赛道凸显
今年9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船应用,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而在日前举办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直言:“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条件。”
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不单单是我国,在海外,欧洲议会关于2035年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提案,不久前在争议中得到了通过。澳大利亚一家银行宣布,从2025年开始,将不再给燃油车客户办理车贷。
所以,解决新能源车的用能问题,已成为全国12万座加油站共同面临的问题,行业转型新赛道已经凸显。
头部企业早已布局
早在2021年4月,中国石化董事长就正式对外宣布:2025年前,中国石化至少建造5000座智能充换电站。
2021年12月7日,中国石化第1000座充换电站广州金龙加油站亮相,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壮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车主充电时长的问题。
现在,中石化、中石油联手四家公司成立“换电”捷能智电“换电”公司,对消费者而言,将带来全方位的补能新体验:以租代买,降低初始购车成本;可充可换,补能方式多种多样且更加便捷;车辆保值,免去电池衰减带来的整车估值降低;用升级的用户体验,切实助推新能源汽车用能需求。
根据中国石化方面介绍,预计2022年底中国石化充换电站的数量将突破2000座,“十四五”期间将发展5000座充换电站。
民营加油站如何应对行业变化
有专家表示,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很难被替代的,特别是在交通领域,尽管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快,但是总量还是比较少。
但从大势来说,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前途无限,新能源车的崛起对加油站来讲未尝不是转型机遇。
推进混合能源结构或将成为加油站零售终端发展的新趋势。
不少大型民营加油站集团居安思危,提早布局谋划,在新建的过程当中都预留充电桩位置,有些加油站在逐步扩大充电桩的布置。
而对于众多中小型民营加油站而言,转型的成本和代价让他们难以承受,但面对行业的变化如果无动于衷,被市场淘汰是迟早的事。
未来,民营加油站转型势在必行:
单站规模大型化+网络布局合理化
这是加油站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规律。换言之,未来个体加油站规模趋于大型化,经营主体趋于集中化。面对经营毛利下降的现实,优势企业惟有逐步优化加油站结构、扩大单站规模、增加销量,才能通过规模经营获取竞争优势。
服务综合化
提升加油站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服务综合化是必然选择。面对挑战,未来石油公司将采取策略加快非油业务发展,“加油站+便利店”、“加油站+汽车维护”、“加油站+便利店+汽车维护”等类型相继涌现,并引入外部专业化品牌、设立专业化子公司等。
设备自动化+服务自助化
新设备、新技术在加油站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成品油零售行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成为加油站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影响因素。如无感支付、加油机器人、自助结算机等产品在加油站的普及和应用。
备注:本文为“豆奶视频下载”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